後製時利用 Premiere Pro Warp Stabilizer 穩定畫面的細節處理
雖然現時已經有很多簡便的手持穩定器,甚至乎相機內置穩定功能愈來愈進步,但也難免有要在後期修正震動畫面的時候。在不同的後製軟件都有內置穩定效果插件,但是預設的效果總是會令畫面有奇怪的搖動,這時候其實只要了解一些細節設定,就可以得出更自然的後期修正畫面。
今次分享的是以Premiere Pro 的內置插件 Warp Stabilizer 後期處理畫面,首先第一步是要了解不同的模式有甚麼分別。我們曾在以往的一篇文章了解After Effect各種穩定器(同樣是Warp Stabilizer),節錄如下:
在了解設定之前,首先要了解穩定器的基本原理。穩定器插件是透過分析影像,將每一格的影像透過上下/左右移動、縮放和旋轉畫面,去維持相同的影像水平,達至穩定效果。而AE的穩定器插件分別有 1) Position、 2) Position, Scale And Rotation 、3) Perspective和 4) Subspace Warp。
1)Position
Position只會透過上下/左右移動畫面去穩定影像,是最基本的穩定方式。這種方式一般用於搖晃較少的畫面,若然是太過不穩定或是太多動作的畫面,則建議選用其他方式。
2) Position, Scale And Rotation
除了上下/左右移動畫面外,更會在不同情況下加上縮放和旋轉,從而得到更穩定的畫面。不過若然沒有充足的空間去進行各種範圍較大的移動,則應選用Position(以下兩種方法同樣雖要充足的縮放空間)。
3) Perspective
除了2D移動畫面之外,Perspective更會前後移動畫面。與前兩個方式比較,這個方法更能夠將影像釘緊,達到較佳的穩定效果,適合用於較大動作的畫面,但是所需要的空間相對較大。
4) Subspace Warp
如果畫面較深或是有比較複雜的動作,Subspace Wrap是最有效的方法去提供穩定畫面。這種方法在追蹤和分析影像相對準確,但同樣地必須擁用足夠空間去進行影像穩定。
對於不同的影像,我們很難劃一來說到達那一個穩定模式最好,因為想得出的效果和拍攝時的震動也是考慮的因素。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後期得出來的效果很「突兀」而放棄修正,這個想法其實是不對的(儘管手搖是一種效果⋯⋯)。
我們現在可以看看以下由Justin Odisho 分享的影片,簡單了解可以調較的細節部份:
它提及到的分別有:Smoothness、進階設定的Crop less<–>Smooth more和Result。
Smooth是畫面的順暢度,愈「重手」的話,出來的效果有可能會愈怪,因此適當的調整有利於畫面的自然度。
同上,因為要取得中心畫面達至穩定效果,有可能會裁走部份畫面。假如不想畫面被過份裁剪,可以利用Crop less<–>Smooth more的效果去調整。
最後一個Result只有2個選項,Smooth Motion和No Motion。前者一般適用於有移動的畫面,後者則是沒有任何移動,只是想做一個以腳架拍攝般的固定畫面,就可以選擇後者。
以下的影片亦有詳細效果分析: